春到绵州,绵阳的乡村旅游也如百花齐放。赏花、采果、农耕体验、田园游学,多种形式的旅游业态让乡村变景点,村民也吃起了旅游饭。
旅游开发进乡村,百年梅林出深闺
平武县的平通镇从明朝开始就以宫廷贡品“梅饯”闻名,然而由于交通条件制约和经济来源过于单一,平通镇的村民生活水平一直难以提高。上万亩梅林如烟霞氤氲的景色,给了平通镇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的契机,绵阳确立了平通以“梅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
举办梅花节挖掘“梅林文化”
梅花,自古以来是人们歌颂的对象,被赋予了凌寒报春等文化涵义。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平通从2013年起就开始举办梅花节,以花为媒宣传平通梅林,以梅花文化赢得游客共鸣。到2017年,平通的梅花节已经举办了五届。
在这期间,绵阳着力挖掘平通梅林的文化内涵,启动梅林文化特色的塑造。经过一轮轮发掘和申报,2014年10月,经国家农业部审批,平通镇被授予“中国果梅之乡”称号;2015年3月,“平武果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平通镇桅杆村的“乌梅加工制作”也成功申报注册为“中国重要农业历史文化遗产”。
培训技能提升接待能力
在造节提升影响力、修路方便游客前来的同时,绵阳还组织平通镇村民,从庄园形象、餐饮制作、个体特色、宣传营销、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业务技能的集中培训。一个个的山庄、梅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桅杆村吃上梅花旅游饭的就有44户人家。更多的农户则通过出售农特产品支撑旅游接待,也受益于“梅林经济”。
桅杆村60岁的邱玉华从2014年起被列为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对象。村里帮她争取到生态猪养殖项目,得到17.5万元补助资金建了20间标准化猪舍。去年邱玉华的卖猪收入就达到了七八万元,今年随着生猪出栏数量和农家乐收购量的提升,她家的收入预计将达到10万元。
景区、乡村连成片,大家同吃旅游饭
平武县平通镇发展出“万亩梅林”为主体的旅游经济,只是绵阳众多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2016年,绵阳有123个乡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北川36个,平武35个,安州24个,三台19个,江油4个,梓潼3个,盐亭2个。平通镇属于旅游基础还处于原始资源阶段的案例,发展乡村旅游起点较低。在更多的乡村,绵阳则利用景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旅游业。
乡村纳入景区一体发展
同样在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的发展模式就属于景区带动型。绵阳引入天友集团投资,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吸纳白马藏族乡,将周边白马村庄因景区改造为民俗村寨,形成了一个集原始森林景观体验和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大景区。文化与旅游结合,自然与人文协同发展的综合经济体,让当地的白马藏族居民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
景区与乡村一体化的另一个突出案例是北川羌城旅游区。县城按A级景区标准打造,村庄按民俗村寨改造,再结合羌族特色文化,形成了一个以旅游为中心的县域旅游经济体,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典型。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