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六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7-07-21浏览量:3567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施特色农业、旅游等扶贫行动。河北省贫困地区生态条件较好,自然景观秀美,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且环绕京津两大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同质同构、产品低端、设施滞后等问题。推进全省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扶贫手段,应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深化认识,树立乡村旅游扶贫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其目的就是让农村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资源,把传统农业升级为休闲、旅游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形式灵活、拉动性强、返贫率低的扶贫新模式,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对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乡村旅游是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应围绕“冀忆•乡愁”主题,深入挖掘我省贫困地区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建设一批自然景观优、乡村特色浓、生活环境美、文化内涵深、服务设施优、市场前景好、扶贫带动强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塑造“冀忆•乡愁”系列乡村旅游品牌,探索自然景区型、民族特色型、历史文化型、生态环境型等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有效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重点挖掘井陉于家村、邢台英谈村、怀来鸡鸣驿等古村落传统文化,开发“冀忆•古村”品牌;挖掘打树花、皮影戏、拉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冀忆•古韵”品牌;挖掘坝上高原、太行山燕山山区、冀中平原、滨海等生态类型区农业景观,开发“冀忆•田园”品牌;挖掘西柏坡、八路军129师、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文化,开发“冀忆•革命”品牌;挖掘旅游度假小镇、乡村度假酒店、精品民宿、乡村庄园等民居资源,开发“冀忆•乡居”品牌;挖掘温泉、中药材、氧吧等资源,开发“冀忆•康养”品牌;挖掘蔚县剪纸、藁城宫灯、武强年画、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开发“冀忆•乡品”品牌。

       重构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内涵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当地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要充分挖掘泥河湾文化、磁山文化、三祖文化、燕赵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播种摆耧、独辕木车、石磨等耕作农具资源,汉、满、回等民族传统饮食资源,农事节庆等文化习俗资源,音乐、舞蹈、戏剧等民俗文化资源,民间故事、传说、典故等民间文学资源,乡规民约、乡村乡贤等农村治理资源,重构独具特色的农耕历史文化、乡村饮食文化、乡村庆典文化、乡村习俗文化、乡村治理文化,通过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重构,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提升乡村旅游内涵,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

       保护生态,守住乡村旅游扶贫底线

       绿色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独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习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乡村旅游扶贫要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尊重自然,平衡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好农业生态和乡村风景,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要树立生态保护的底线思维,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始终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保留乡村历史遗存、保持乡土味道。要倡导低碳旅游和文明旅游,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乡愁等旅游消费需求。

       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在中共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推进我省乡村旅游扶贫,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七个强化”要求,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拓宽扶贫开发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社会合力,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路网建设,硬化路面,提升等级,优化路网结构,改善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步行游道、停车场、厕所、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和水平,改善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加大信息通信设施建设,改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点,优化物流配送,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

       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是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关键。塑造我省乡村旅游产品形象,要加强乡村旅游法规建设,形成乡村旅游管理规范,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从“粗放式管理”向“依法规范管理”转变。加强联合管理,建立旅游、扶贫、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从“单一管理”向“多元联合管理”升级。强化统一管理,依托合作社、村集体等组织,实行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星级评定的“统一化”管理,推动乡村旅游从“无序竞争”向“联合提升”转变。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依托政府、企业、中介等机构,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旅游商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强宣传营销,依托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等宣传,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扶贫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