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推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11-01浏览量:4196

       近日获悉,各地下大力气着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力争实现到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5年带动全国17%(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而生态旅游发展对脱贫攻坚进程会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旅游资源多样丰富是我国独特的区位条件。但目前来讲,很多星星点点的旅游资源还有待开发,其中未被开发的多数坐落在边远村落,或者交通相对不发达的区域。同时这些边远村路与交通不发达区域也恰恰是我们高度扶贫进行脱贫的重点对象。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活动。它可以直接带动旅游周边产业的发展。作为高于大众旅游的体验活动,对贫困村落的脱贫点就在于可以以低成本来构建基础设施,保证游客安全和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从中获得高回报的体验。

       打好民族风情牌。生态旅游的概念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规划布局不需要耗费不必要的财力物力。结合少数民族聚集的民族特色,不需要建设过于现代化的设施,保留民族文化,以此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可以让本地少数民族群众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得到脱贫,吸引的游客也可以为群众的民族旅游而消费,环保长效。

       打好山林体验牌。生态旅游和重点扶贫区域大多集中在边区山林,虽然部分交通不是很发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山林的原生态。当地居民大可依靠山林资源开发衍生品,将旅游消费扩展至精神和艺术消费,不再局限于度假住宿层面。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民众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以此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打好休闲旅游牌。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周末自驾休闲游需求,可打造城区周边1小时旅游圈,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分类建设一批农庄、山庄、村庄、基地等较为精致的休闲旅游景点。使受众群体分明分类,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最后就是要围绕着资源共享,区域整合的核心,建设旅游带,衍生辐射圈。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筑生态长效机制。加大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落实责任。生态扶贫务必到村到户。干部包扶到户,实体带动、效益到户,异地开发、移民到户。

生态旅游规划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