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生动样板--旅游演艺
发布时间:2018-06-08浏览量:3517

       近年来,旅游演艺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成为不少目的地及旅游景区的“标配”。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旅游演艺的未来走向值得关注。随着6月旅游旺季到来,全国各地旅游演出精彩上演、人气爆棚。

       形式多样百花齐放

       从全球旅游演艺发展来看,中国大型旅游演艺起步较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萌发期、觉醒期,当时的演艺模式以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为龙头引领。

       进入新世纪,结合景点特色和地域文化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让人眼睛一亮。2004年第一场“印象”演出在广西桂林上演以来,掀起了一股“印象”热潮,“印象”系列相继推出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作品。

       此后,旅游演艺渐入成熟期,出现了实景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演艺、剧场旅游演艺等形式。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印象”系列、“千古情”系列、“山水盛典”系列、“又见”系列等标志性演艺品牌。这些演出充满新意和活力,有的座位席可360度旋转,有的舞台搭设在水面上……一个个独具创意的旅游演出,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深度体验,让文化变得更加亲近和可触摸。

       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是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采用全球首创360度旋转的观众席,8年来长演不衰,并成长为全省文艺演出市场的龙头,开演以来演出近3400场,接待观众超450万人次。

文旅融合生动样板--旅游演艺_旅游产业策划_旅游产业规划_旅游产业运营管理_广州智汇

       有喜有忧 大浪淘沙

       近年来,随着全国旅游演艺的蓬勃发展,其中的矛盾也越加突出。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除了一些品牌演出受观众热捧外,很多旅游演艺入不敷出、生存堪忧。

       宋城演艺品牌策划部总经理杨欢认为,随着旅游演艺市场日趋成熟,优质资源将更为集中,品牌效应将进一步放大,两极分化现象会更明显,低品质的旅游演艺将会被市场淘汰。

       据业内专家分析称,很多旅游演出定位不准,期望过高,期待借由一台秀改变一城旅游格局——有的定位曲高和寡,不符合市场需求;有的粗制滥造,品质缺失;有的盲目投资、求大,导致旅游演艺项目扎堆现象频出。

       目前,不少大型实景演出都打着“大手笔”“大投入”旗号,而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声光电技术的“烧钱”上。近几年高科技运用在实景演出中成为潮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考虑景区自身的文化要素,也就降低了游客对文化的体味。自然景观中运用过多的高科技,也是一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行为。

       发展旅游演艺,需要认真思考以规模取胜、故事取胜、科技取胜、文化取胜之间的平衡,处理好商业生态构建与传统借助土地开发来平衡收支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旅游演艺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其他旅游演艺,而是在目的地城市广泛存在的已有文化演艺的旅游市场化。

       文旅融合再续传奇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

       文旅融合既是市场的内在需求,也契合当前我国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旅游演艺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融入旅游消费之中,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旅游演艺要更大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通过舞台表演让文化活起来,深入游客心中,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静下心来,把内容和艺术呈现的品质做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享受,让游客觉得物有所值,才能保持旅游演艺长期稳定发展。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