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椰田古寨:文旅融合守护家园
发布时间:2018-07-11浏览量:3609

       近日,在以“守护海南精神家园弘扬海南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守护家园”——讲述椰田古寨的故事暨2018年椰田手工坊品牌推广会上,近千名海南文化、旅游人在会场庄严宣誓,自愿成为海南文化的守护者。该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海南民族文化,把民间文化融入旅游,让海南的“文化+旅游”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显魅力
  
       走进海南椰田古寨景区,听到的是阿婆一声声的“摸顶”问候;穿梭在原生态古寨,耳边响起的是竹木乐器的古朴演奏;在游客体验区,黎族阿婆专心用贝壳刮着泥坯,银匠师傅拿着精致小锤叮叮当当敲出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声响……这些传承了千年,如今却正渐渐消失的传统民俗技艺,在古寨里每天就这样以原生态的方式展示在游客面前,成为景区的灵魂和核心吸引物。
  
       椰田古寨刚开业时并没有太多游客,时间久了,大家慢慢发现,游客来到村子最喜欢看的正是那些淳朴的黎苗人。如今,每年有超过30万游客和织布的阿婆合影拍照。这并不是说阿婆们长得有多美,而是因为阿婆背后的织锦文化受欢迎。黎族独特又优美的黎锦、藤编、银器以及民族风情、习俗、美食······这些充满文化魅力的元素才是真正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东西。
 
       文旅扶贫见成效
  
       近年来,椰田古寨景区通过让村民掌握民族手工技艺,不仅使得他们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更增加了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据了解,椰田古寨的700多名员工中,来自陵水当地的百姓占了一半以上,少数民族员工就有230名。景区把自身发展与当地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吸收大量本地百姓,特别是贫困村民作为员工,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让景区与乡村实现了共同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椰田古寨成立黎族手工艺就业培训基地以来,以旅游就业模式帮扶英州镇母爸村13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按照椰田古寨景区的计划,今年的目标是帮扶隆广镇红旗村的28户110多名乡亲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希望在保护传承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带动更多贫困家庭实现自我造血,过上小康生活。”椰田古寨景区总经理庄洁说。
  
       陵水旅游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李玉波介绍,过去8年,椰田古寨不仅为陵水的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也在传承民族文化、精准扶贫方面树立了榜样。2015年至今,椰田古寨3年接待游客达到618万人次,其中接待外国游客接近20万人次。在带动百姓致富的同时,景区3年纳税682万元,被陵水旅游委推荐为“陵水旅游扶贫示范基地”。
  
       守护家园“闯”“传”“创”
  
       我们要守护好海南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传承和发扬海南民族文化、民俗技艺,我们要搭建守护传统文化的平台,联合各方有志之士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这是“守护家园”计划的初衷。游客看到的也许仅仅是一处风景,其实,这背后凝结的是一群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的共同努力和辛勤汗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手工艺,椰田古寨创立了椰田手工坊文创品牌。守护的文化项目包括黎锦、手工制陶、藤编、山兰酒酿制工艺、手工锻银等11项,守护人和传承人涵盖老、中、青三代共90人,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10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承人3人,黎族藤竹编技艺传承人3人,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10人,手工锻制银饰传承人20人。目前椰田手工坊制银师傅已多达60人,配备的大师工作室45间,陈列的银制产品有18大类、3000多种样式。
  
       原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陈耀说:“在守护家园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三个字:‘闯’,无论是哪个民族,最早都是闯到海南,黎族的船型屋就是闯的象征;‘传’,即不仅要闯到海南来,还要将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创’,仅仅‘传’的话那么文化就停滞不前了,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应保留文化基因,同时也要创新和创造。运用国际视野,围绕国际旅游产业,我们继承‘闯’,保持‘传’,不断‘创’,让我们的文化产品不仅能代表海南,还要成为海南的旅游名片。”
  
       今年,椰田古寨还启动了“共建家园”计划,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动建成世界银器产业小镇,通过建立手工坊传承人培训基地、民族银器博物馆等,让黎族、苗族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带动更多黎族、苗族百姓脱贫致富,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