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以“玩转四川、乐购天府”为主题,评选出了四川省十大旅游工艺品、十大旅游纪念品、十大旅游文化创意品、十大旅游食品、十大旅游户外装备品,这些特色商品被称作“天府礼物”。
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设立,文化和旅游走上了融合发展的快车道。6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也明确提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对此,四川省旅游发展委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文旅融合发展也成为四川旅游品质提升、品牌树立的“灵魂板块”。在此过程中,文化领域的作品创作、文化服务、产业发展、遗产保护、市场繁荣、文化走出去等六个板块不断强化,并与旅游全产业链的六大基本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之间深度融合,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与旅游融合互促项目。川内各旅游目的地文化民俗活动多元化、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热度不减、文化旅游项目纷纷落地、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文化旅游体验方式得到更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得到有效推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有一方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川旅游如何将本土文化与旅游资源更好地结合?文旅融合又如何助推旅游产业和新业态落地?
近年来,四川旅游重点打造大熊猫、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大蜀道五大国际旅游品牌,深化“四川,不仅仅有熊猫”的旅游品牌定位,让九寨、峨眉山、香格里拉、剑门蜀道等元素不断融入旅游品牌塑造,并助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更新换代。上半年,四川省第九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版和夏季版与游客见面,让四川优质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文化精品得到展现。
4月,四川省第九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走进泸州市纳溪区,为游客展现了利用乌木水寨乌木资源布置的乌木展览馆,既能观赏又能动手雕刻;利用当地乡土文化特色展示中式婚礼,并开展捉鱼达人、欢乐戏水等活动;辅以乡土趣味体育、篝火音乐晚会、密林寻宝等配套活动,充分展示纳溪区的乡村美景、旅游特色。
随后,四川省第九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夏季)走进“中国竹子之乡”——长宁县,为游客展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蜀南竹海景区的特色魅力、新兴的旅游业态、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活动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与现代旅游协同发展的平台和桥梁,也是四川“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具体体现,有效促进了本土文化与旅游的创意结合。
乡村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让宜宾和长宁旅游亮点频现,也让竹文化得以大放光彩。蜀南竹海、蜀南花海、七洞沟、西部竹石林等景区修建竹亭、竹廊等竹建筑,既厚重了景区的竹文化内涵,又增加了景区游憩休息设施,提升了景区品位。梅白乡“乡村振兴示范区、洪谟田园综合体”和五星级乡村酒店“碧湖春天”增加了竹景观、竹文化、酒文化和民俗文化。长宁非遗凉糕工厂新增了凉糕文化展示厅,还举办蜀南竹海竹雕大赛,以提高竹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和工艺水平。同时,此次活动还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丰富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助力。创新推出了竹文艺展演、竹服饰展示、房车自驾游、竹民宿、竹文化餐厅、自行车环游、竹海休闲垂钓、热气球空中观花海、热气球空中观竹海等旅游新产品。
放眼全省,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近年来在四川频出硕果。8月初,作为2018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分会场,自贡国际恐龙灯光节活动串联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自贡灯光秀、缤纷街景秀、盐帮美食体验季等活动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自贡市自流井区还利用“旅游+”助推乡村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名宿风情”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其中,尖山风景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在自然风景中加入彩灯文化,今年春节开放夜间游览,吸引了16.6万余人次观众,带动旅游增收2158万元。
在眉山,以泡菜为文化主体的“中国泡菜城”交易展示中心即将落成,总规划面积61434.94平方米,包括综合性展示交易中心、景观广场、会议中心等相关附属设施,建成后将带动博览旅游,吸引更多对泡菜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