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刀郎农民画”著称的新疆麦盖提县,文化旅游堪称当地的拳头产品,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借旅游提升林果业经济发展
新疆被称为“瓜果之乡”,早已名扬四海,甘甜的水果吸引着各地游客。位于南疆的麦盖提县在林果业方面有着较强的基础优势,特别是本地的灰枣为主的红枣产业发展迅猛,得益于旅游业发展的推动,林果业也越做越大越强。从2006年开始,麦盖提县农林部门主推农民合作社经营,主打出一批靠农林增收的典型农户,尤其是以红枣为主、核桃为辐的林果业在麦盖提县农村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麦盖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走“红枣核桃富民”之路,谱出了“农林+旅游”的新篇章。
“农林+旅游”做出新亮点
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这里有一家三年前成立的新疆升兴枣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的订单总额达到7000多吨,产品多来自全乡的枣农的林地,枣农有多少收多少。合作社理事长郑世义说,就这样还不够,必须到周边的县上和其它地区收红枣。
原来,新疆升兴枣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枣农的红枣有欠包装,没有自己的品牌,郑世义带着乡里的种植户寻找出路,开始将自己的红枣加上了生产包装,送进了附近的刀郎乡里景区去卖,历经三年的努力,刀郎景区售出的红枣已达20余万元/年,升兴的灰枣被河南商人相中,计划签订2019年6000吨的订单合同。
2013年在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成立的刀郎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大约有300户枣农1000余人,普遍的枣农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在此基础上,引进成立了麦盖提县宏伟果蔬枣业有限公司,至此枣农的灰枣就地加工,远销北京、石家庄、郑州等地。
吴健强说,过去麦盖提县主打农业,鼓励全县8个乡、2个镇通过“合作社+公司”的扶贫模式,农民增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进展越来越慢。近年来通过升级改造成一批灰枣文化园、农业观光产业园等,推出了观光采摘经济,农家乐、林家乐,融入民俗歌舞,特别是本地的刀郎麦西来甫、刀郎木卡姆等节目,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增收,红枣产业已成为麦盖提县农林经济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通过“农林+旅游”的融合做出了新亮点。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红枣企业28家,红枣专业合作社达到24家。2017年麦盖提灰枣产量20.8万吨,今年预计产量达24万吨。
打造“红枣之都”做响“枣”品牌
灰枣节期间,福建游客陈建本就是受朋友之邀赴麦盖提县旅游,向来有经商头脑的他,来到麦盖提县一眼相中了当地的红枣,他与本地的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商谈,决定将福建开拓成为麦盖提红枣的销售点。陈建说,没想到新疆的红枣有这么多量,红枣的品质很好,味道不错,很多福建人都喜欢新疆的瓜果,从今年开始将新疆红枣作为自己销售的组成部分。
“麦盖提县依托光热条件和典型的沙漠气候,生产出个大、色艳、果实饱满、香甜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的红枣,特别是依托旅游业发展,要让刀郎文化走向世界,让小红枣变成大产业,打造‘刀郎之乡、红枣之都、旅游之城’三张名片,大力发展刀郎文化产业,开发出相关旅游产品100多种,红枣的产品也逐渐丰富,有的成为‘新疆特产’‘新疆礼物’,农民增收显著。”麦盖提县委书记文福来说。
麦盖提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尼瓦尔·吐尔逊在灰枣节期间举办的“中国喀什麦盖提县旅游推介会”上说,举办灰枣节旨在通过“以枣为媒、以赛会友,政府搭台、旅游唱戏”,共建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下一步,麦盖提县将把做大做强林果业基地、建设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和“旅游兴疆”战略作为任务,通过“农林+旅游”融合模式狠抓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做大红枣产业,做响“枣”产品,塑造“麦盖提灰枣”品牌,大力发展沙漠探险特种游和美景民俗风情游,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刀郎文化国际大舞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沙漠旅游目的地,使麦盖提成为新疆文化旅游靓丽风景线,成为中西南亚重要旅游节点。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