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以文化为引领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9浏览量:3345

       云南大理是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记得住乡愁”“舍不得离开的地方”。文化旅游是大理对外开放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也是大理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和谐共存的资源优势,坚持“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发展战略,着力打好文化牌,将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全州六大重点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积积极探索。

        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特色抓融合。“金木土石布”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大理州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金木土石布”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大理州在提升传统民族工艺品文化含量、推进科技创新上着力,利用已搭建起的成熟的旅游市场,推动传统优势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大鹤庆银铜器、做强剑川木雕、做优扎染、做特大理石天然画工艺品,提升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魅力,丰富大理旅游文化内涵,剑川木雕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产值达16亿元,鹤庆银铜器年产值达30多亿元,传统扎染逐渐从单一的生产、销售向技艺传承与体验发展,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的吸引力,大理石天然画工艺成为大理重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不断向艺术品收藏、拍卖延伸,提升大理旅游的文化魅力。

       促进休闲娱乐产业发展抓融合。充分挖掘大理历史、民俗、宗教、餐饮、演艺和山水等文化资源,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遵循“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奇”的原则,通过策划、包装、整合、突出文化与创意,挖掘一批人文典故、民间传说、与旅游资源相嫁接,打造特色客栈、民族风情园、主题公园、农业观光、花卉观光、生态体验、购物旅游、博物馆旅游、节庆旅游等文化休闲娱乐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个性化选择,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抓融合。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大理州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遍布全州的文化历史遗迹、古镇、古村落等人文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振兴推动文化旅游全域化发展。大理州先后完成8个旅游特色小镇,15个省级特色旅游村和9个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5个村获得国家和省级重点扶持。针对当前乡村旅游项目整体开发层次低,缺乏观赏性、体验性的实际,重点推进剑川狮河木雕小镇、鹤庆新华银文化城、周城白族扎染传承基地等特色小镇建设,吸引大企业、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新活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抓融合。文化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6个、传承人12人。大理州委、州政府不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在旅游发展规划布局上挖掘文化的旅游价值,推进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景观化。以文化丰富、提升、拓展旅游,以旅游传播、展示、发展文化,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旅游发展相生共兴、相融共赢的发展之路。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喜洲古镇、剑川沙溪、云龙诺邓等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保护与开发中增强了对外吸引力,游客日益增多。大理周城、鹤庆新华村、剑川狮河村在传承发展扎染、银器、木雕等民族手工技艺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效应之下,大理州现有各类景区景点130多处,国家A级以上景区2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8个;文化企业22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大理嘉逸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剑川木雕文化旅游小镇、鹤庆银铜器加工产业园区、大理扎染文化体验园区、五朵金花剧院、垒翠园、石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成效明显。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