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一带一路”三年建设进展报告,从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国共建等方面,全面阐释了“一带一路”三年来的建设进展。
报告中提出,三年以来,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合作、党政合作和民间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500所孔子学院遍布125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领域合作空间广泛,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地方政府则采取了诸如增设“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等措施来鼓励国际间文教交流。此外,如“中国-东盟教育周”这样的教育合作与对外援助活动多达33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互通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
截至6月30日,中国与沿线国家先后举办19次“国家年”活动,设立25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遍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所孔子学院,累计签署41个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外文化交往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十三五”期间丝路来华游客将达8500万人次
“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沿线各国合作发展的新构想,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截至6月30日,已有包括海南、新疆、宁夏等24个省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明确的旅游合作项目;中国同相关国家互办各类“旅游年”9次,举办旅游周、旅游推广周、旅游月等各类推广宣传活动达130余次。
同时,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提高签证便利水平。截至6月30日,面向中国普通旅客开放免签的国家和地区有21个,施行落地签的有37个,极大地便利了不同国家的民间交往,出境游也可以“说走就走”。此外,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游客旅游消费;同时中国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青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已与中东欧、东盟、阿盟等地区或国家的卫生部、医学院等部门展开了医疗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和传统医药等方面的合作,已签订国家级协议达23个,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等合作项目达29个。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科技合作日益紧密,截至6月30日,与丝路沿线国家签署的关于科技方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多达56项,涵盖航天、能源、生态等多个领域,覆盖亚欧拉非等地区。
青年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目前,中国同相关国家已互办包括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在内的青年交流年活动8次,推出了以非洲人才计划、“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为代表的9项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相关发展中国家培养青年人才;还举办了例如“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国际高峰论坛这样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坛、会议,积极开拓和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在青年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