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12-08浏览量:3857

   大众旅游时代,从过去的景点旅游发展到了现在的全域旅游,从过去的“门票经济”发展到了现在的景区一体、“旅游+互联网”。不过,全域旅游也面临体制、产品、产业、服务和营销等多维度的升级创新。

全域旅游,广州智汇

  “互联网去中间化,将成为全域旅游时代解决旅游老大难的金钥匙。95%的中国旅行社将要淘汰,保留5%就比较不错了。”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在12月6日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2016年全域旅游互联网智慧生态高峰论坛上如是表示。

  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旅游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GDP增长的拉动力步入10%的时代。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3.43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0%和13.2%。中国出境旅游达1.2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12.0%,出境游客的人均消费高达11625元。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现阶段的旅游,点状旅游成了块状旅游,旅游消费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开发景点、建酒店、成立旅行社,而是地方城市提供全域的旅游服务。”蔡家成说,全域旅游其实是旅游范畴的扩展,包括游客体验拓展、产品服务扩展,旅游不再是旅游局的事,全域旅游要地方党政主导,让各个方面都参与,才能把旅游业搞好。

  虽然全域旅游前景被市场看好,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全域旅游时代对行业的挑战依然很大。全域旅游组合的资源和所要覆盖的服务无边际,靠传统的手段很难满足需要。

  蔡家成认为,过去老说信息不对称,但当网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无缝连接的时候,中间的欺诈就没有了,所以互联网肯定是全域旅游时代最好的技术实现手段。但随之带来的变革是,国内旅行社将要进行整合,将来旅行社只有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才能生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表示,全域旅游就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重新整合区域内的经济社会资源,这就要求旅游业进行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围绕区域资源建立新的体制机制。

  “从旅游业来看,各大部委和地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办法加起来大概一万五千多条,管理条例和法律太多,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解放地方的经济活力,如何让这些被管死的企业活起来,成为旅游业深化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戴学锋表示。

  对于企业而言,全域旅游则是一次市场和业务扩张延伸的新机遇。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