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从游览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主题乐园渐成行业风口。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主题乐园市场零售额将近400亿元,较上年增长27%,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92亿元左右,如此强劲的增长率和充裕的市场容量,吸引了各界资本投入。
然而,接连上马的主题乐园项目,在建设发展中出现了概念不明、盲目建设、模仿复制、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甚至出现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主题乐园繁荣背后,因盲目建设、同质化过度导致的“速生速死”开始暴露。对此,今年四月份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严控主题公园地产化。政策一出,海南、云南、甘肃等地迅速响应,纷纷出台新政强化对主题乐园项目的管控。
事实上,长期以来房地产假借主题乐园之名现象已成常态化,由于房地产能快速回流资金,“主题乐园+房地产”似乎成了中国式主题乐园的固定搭配。细研国际上成功的主题乐园,比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盈利主要靠自由IP和园区消费,并非靠地产赚钱;反观本土主题乐园,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融合、自有IP创造能力不足,普遍出现缺规划、少文化、同质化的弊病,规范整改迫在眉睫。而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层面的严管,将倒逼主题乐园运营模式的革新和转型升级,促进主题乐园更专注于竞争力的提升。
主题公园项目高投资、高风险,想做出特色主题颇有难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须做好合理的城市用地规划,遏制盲目建设以致区域市场过剩;对于投资者来说,切勿用房地产建设运营的眼光对标主题乐园,贴合实际的策划和规划方案才能推进项目顺利落地运营。作为深耕主题乐园市场的文旅典范智造商,广州智汇总结认为:回归主题乐园定位,要在严控地产化的前提下,立足主题定位挖掘并深耕区域特色文化优势,才能防止主题乐园千篇一律,摆脱被房地产捆绑的尴尬,进而谋求发展,实现“诗和远方”。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