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演艺市场发展升温
发布时间:2016-04-13浏览量:2149

       作为新兴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演出在我国各大旅游风景区遍地开花,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近两年来,我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可以用“温和升温”四个字形容。旅游演艺市场告别了发展初期“多而散”的粗放模式,正在市场竞争中打磨精品、提升水准。其中,更有一些运作成功的案例崭露头角,譬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山水盛典”系列、“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和“千古情”系列等。对于旅游演艺这类跨界新兴业态来说,融合的实践正在稳步进行。

       文化味来自乡里民间

       “离子离乡,心不离土。”乡谣在耳畔慢慢响起,勾起出门在外的游子心底那份对故土的思念。3月的江西婺源,下着绵绵细雨,人们被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的现场散发出的水墨江南风景吸引,被难分难舍的人文亲情所感动,沉浸在一场以“婺女”传说为开头的演出中。

       “用最朴素的文化和生活素材,激起观众内心深处对人生的感受,恰恰就是旅游演艺的魅力之处。”《梦里老家》项目的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演出更有文化味道,成为融艺术性、民族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演出主办方依托婺源自然山水环境的独特优势,围绕婺源的四季景色变化进行主题设计,并融入古徽州的商贾文化、书乡文化、茶文化、婚嫁文化、农耕文化和历史名人故事。

       从2004年中国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开始,旅游演艺产业至今已走进第12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旅游演艺项目已达到300个以上。

       不过,旅游演艺也经历了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的时期,经营的现实同样拷问着行业出路。如今,旅游演艺行业力求在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基础上,找准独特的城市气质,挖掘当地的文化特性,不盲目跟风和拷贝。文旅企业关注文化资源挖掘和内容创作,需要站在目标受众的角度,充分到位地理解文化,才能创造一批有品质的产品和作品。

       新技术引领视听升级

       在实景演出《印象·普陀》剧场之外,可以见到上千张随风而动的“亮片”,听到它们发出的悉悉声响,仿佛天外来音一般;当实景演出《梦里老家》舞台升起的时候,眼前出现的则是一方大砚的造型,再配以灯光打上的诗句,古朴文气扑面而来;当实景神话音乐剧《嫦娥》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演绎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经典神话时,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感官震撼……利用高新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文化元素与艺术表现力,也可以提升和放大对文化艺术感受的丰富、深刻和敏锐。

       作为创新型的旅游产品,实景演出经过多年实践,成功运用了科技手段增强现场体验感。不论是天上的皓月、繁星,还是地上的江流、山色,都可以通过技术“造”出来,并且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之中。此外,实景演出市场对于新技术的敏感度也较高。在宋城《吴越千古情》中,曾尝试将真山真水的秀丽美景搬入剧院内,以全景环绕演出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感受4D室内实景演出。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也计划在2016年进行升级,不但能将演出背后的相关背景知识传递到观众手机上,还将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为观众呈现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产业链需精耕细作

       游人来景点游玩可以通过观看演出,领略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游人静心品味、流连忘返,无形中增加旅游时间,文化体验的层次也变得愈益丰富起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旅游演艺实景演出项目要想增加收入,需依托成熟景区带来稳定的游客量,因此实景演出与主景区之间的地理间隔和相互之间的交通条件会对演出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如今,许多演出项目已采取和旅行社、旅游机构协同合作的方式。由于季节的局限,北方的实景演出还无法与南方相抗衡。根据多年来的实操经验,他更强调项目的可持续性,一个成功的旅游演艺作品须要具备3个要素:首先是好看和接地气,其次是观演形态要有创意,最后是其在市场上具有可持续营利能力。

       实景演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追求自我完善。与电影等其他文化产品相比,实景演出是活的,是会生长的。精品是在实践中反复打磨出来的。实景演出具有与观众互动的天然属性,它可以根据时代的进步和观众需求不断改良,比如演出时间的长短、演员台词的变化以及情节增减等方面。通过不断完善,演出的内容和品质会越改越好,让观众越品越有味道。

广州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北京智汇景区管理公司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
CopyRight 2019 广州智汇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11769号 粤公网安备 44188102000090号
网站建设:唯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