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修路,建造速度飞快的乐园更适合做城市形象的招牌
做迪士尼、环球影城、六旗,最大的旅游资源就是人口、大城市、交通辐射面,以及地够不够烂。迪士尼用地,南汇连庄稼都种不出来。
除了为房地产商加热,对那些没有太多旅游资源的城市来说,主题乐园还会和当地政府的政绩牢牢挂钩。主题公园带来的人气,能形成消费流,拉动当地产业。政府乐于见到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拿地造主题乐园,并且会在政策、金融、土地等方面对主题公园项目给予优惠支持。
按照现在建造主题乐园的速度,政府任期内就能收到成效,乐园比起修路,似乎更适合当作城市形象的招牌挂出来。
集中了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东方神话以及水上乐园的芜湖和郑州,连续几年都在全国 GDP 百强城市名单内,而且分别保持了10%和9.3%以上的同比增长。在2014和2015年,百强城市GDP的平均增长值分别为8.3%和8.5%。 就在过去不久的中秋假期中,芜湖共接待游63.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3亿元。其中方特旅游区接待游客6.28万人次,仅门票就带来769.12万元收入。
只是,这些数字远不足以和主题乐园为奥兰多带来的一切对比。人口仅有200万的奥兰多每年吸引超过6000万的游客观光,为这座城市创造300多亿美元收入。原因就是这里有包括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在内的20座主题乐园。
如果说迪士尼或环球影城和其他国内开发商有什么相同之处,可能是主题乐园都不算他们最赚钱的业务。
不过,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在用核心的知识产权控制下游的渠道和衍生产品,而大部分国内开发商在靠主题乐园积攒人气卖房。除了对原有游乐设施进行改建和扩张,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都还不断往上游注入新的电影元素。迪士尼投入150亿美元先后买下了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影业,而环球影城买下华纳哈利波特版权、收购梦工厂。
这的确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环球影城在奥兰多的哈里波特魔法世界开放,游客人数攀升。更为显著的例子是日本环球影城去年的游客人次高出前一年记录18%,也归功于哈利波特景点系列第一个整年运行。
这可能是自2013年之后国内的开发商们突然都开始谈论IP的原因。万达之所以执迷于并购,一部分也是为了占有IP这个稀缺资源——尽管在万达主题乐园里你还感受不到这一点。
拿着一个成功模板就觉得可以造梦,是不少开发商的错觉
以乐园之名行圈地之实已经是屡见不鲜的开发商行径。
“入行”最早且占据领导地位的华侨城拿下不少高线城市,赶在2010年以前就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埋下桩子,宋城集团则主攻旅游城市,先后在杭州、三亚、丽江、九寨开放历史主题乐园。长隆的几家乐园都聚集在珠三角。华强方特和万达来得晚些,但是在快速往那些交通便利的低线城市拿地渗透,位置上看合围大城市。
主题乐园的设施和技术从来不是一个难点,这也让投资商产生了“复制模式等于复制成功”的错觉。除了这几家主要的开发商,全国共有2800多个大大小小的主题乐园式旅游景点。他们主要通过游乐器材引流,通过零售和餐饮变现。
但是他们中的90%都不赚钱,继而使得主题乐园每三年更新30%游乐设施和内容的要求难以实现。对游客来说,它们死气沉沉、设施老旧,毫无吸引力。这样的复制粘贴乐园走向倒闭是必然结果。
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有80%的主题公园关门,甚至不少乐园在开业不久之后就宣告失败,沉淀资金达4000多亿元。不少失败的开发案例不仅带来庸俗不堪的审美和乏味的旅游体验,也是对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破坏。
要运营一个主题乐园,其实是一种高要求的经营业态,团队、价值链条、过程管理、交互管理、体验宣传、客户管理等环节缺一不可。这些要求从迪士尼几十年来的审慎选址、衍生品和服务招商、配套的交通设施可见一斑。
这样的泡沫经过一批洗牌之后褪去,我们也能看到留下来的都是谁,在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利润。
一般来说,在一个主题乐园的占地面积中,游乐器材面积不超过50%,其他面积要做餐饮、零售等才能维持盈利。
与此同时,尽管主题乐园的规模有变大的趋势——这意味着增加和更新游乐设施,这也的确能带来客源,但并非面积越大的主题乐园越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拿宋城集团来说,建园时间最早、占地面积仅90亩的杭州宋城从面积上看几乎只有三亚宋城和丽江宋城的一半,但它在去年达到了728.9万入园人次,是另外两家同门乐园的2倍左右。
当然,这并不说明在这几家主打文化现场舞台秀的宋城乐园中,哪家的节目更好看。对宋城游客人数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它的商业模式:主攻杭州三亚以及丽江这类旅游城市,受益于集体旅游团导入的大量人流。
这又是一点国内外主题乐园区的不同:六旗和环球影城在吸引游客时,靠的是粉丝和科技的帮衬——他们分别投放了主打DC漫画人物的正义联盟和哈利波特影城。
一线城市再次受到主题乐园的青睐
按照高力国际发布的报告,“年轻人和儿童比例高的城市,其居民对于主题公园的需求更大,老龄化的城市则反之。”像上海、北京等超大型城市,虽然其户籍人口呈现老龄化特征,但在大量的外来常住人口中,年轻人占据主体,对于主题公园有较大的需求。
这不难解释出生率较高的安徽成为万达和方特同时选中的热地。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出生率较高的省份比如安徽、江西、四川的人口都在向外输送,但最近几年的人口回流让主题乐园在这些地方的发展有了更大潜力。
按理说,一线城市渐趋饱和的市场,让那些交通便利、地价又相对便宜的城市成为开发商的选择,主题乐园会逐渐往低线城市走。但因为外商的进入,乐园又在一线城市“复兴”了。
这场复兴似乎是由国外进入者带动的,除了即将在2年后在广州开业的万达城和预计4年后在上海建成的中国电影世界,主题乐园在一线城市的增长大多来自国际主题乐园品牌:上海的迪士尼、乐高乐园和北京的通州环球影城。
从过去十年到现在,进入主题乐园的大玩家们换了一批人。他们当中,依靠乐园反哺的地产商虽然还在列,但多了国外主题乐园品牌商、还有像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这样的文化传播公司——他们也将目光投射到了上海。
可以说,与之前占据一线城市的主题乐园相比,品牌商们对乐园业态进行了一次升级。毕竟大型城市的客流和消费能力依旧是开发商看的重点——一线城市居民是1小时车程内的主要居民市场,而且他们可能更愿意为那些文化性质的卡通形象买单。
克雷埃逊营销策划公司 智汇文旅规划设计院 申智工程咨询公司